快捷搜索:  as  %{43210*40123}  xxx  诈骗案  www.ymwears.cn  情系雅安  蔡义文  test

七夕遇非遗!惠阳区淡水街道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

 在七夕传统佳节来临之际,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日前,惠阳区淡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淡水街道团工委、淡水街道经济发展办(交通水电通讯组)联合坝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惠阳区淡水茶果敦,在淡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“我们的节日·七夕”——“非遗趣课堂·客家喜粄”公益培训活动。

  活动开始,实践所工作人员为现场居民生动讲述了七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习俗。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,到“乞巧”传统非遗项目,再到惠阳淡水本地的民间风俗,工作人员娓娓道来,并重点介绍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——客家喜粄。活动特别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,详细讲解喜粄的文化背景与制作技艺,并进行了实操演示。

  随后,居民们分组体验喜粄制作。在师傅的指导下,居民取糯米、粘米,洗净后用清水浸泡,沥干后磨成粉。将揉搓好的粉团放入盆中密封发酵。发酵程度直接影响到喜粄的口感和风味,需靠制粄师傅通过经验严格把握时长和温度;进入揉面环节——力度与技巧是决定喜粄口感的关键。为呼应“喜事庆贺”的传统,居民们在粉团中加入可食用红色素,寓意“红红火火、添丁添福”。抹上少许玉米油,将粄团分成50克一个的小剂,搓圆整平后置于粄垫上,最后统一上锅大火蒸制15分钟后,蒸好后的喜粄盖上印了“囍”字的红印,一份份饱含祝福的喜粄便制作完成。

  为了让更多辖区居民感受到节日的温暖,实践所和坝尾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参与者将新鲜出炉的喜粄精心分装,连同爱心头盔与清凉茶,一同送至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。热腾腾的喜粄不仅传递着节日的温暖,也承载着街道对一线劳动者的诚挚敬意与关怀。外卖小哥接过这份心意,纷纷表示感动与感谢。

  下来,淡水街道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创新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  文/图 惠报全媒体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肖洁 吴露霭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